由如見證中國電影史上最大型的行為藝術表演?還是一次最大筆的重拍/致敬計劃?電影一定「好看」的,花那麼多人力物力資源,3D 畫面更像我們網路視頻的「遊戲性」體驗,況且,如果不搞得美輪美奐想必是有人從中飽私囊?又或者不以電影形式,而是走入當代藝術成為裝置會更好地敘事?人物是空洞,他們只不過要完成一場體驗,他們內心想法,行動根本不重要,真正是時間體驗,不要為這部電影帶上什麼夢境體驗(看看人家《失控游戏夜》是怎樣做夢,也看看自己怎樣做夢,必定有趣得多),因為除了時間外,電影就什麼都沒有,畢贛看來要化身大師的徒子徒孫,塔可夫斯基,王家衛,但我想到的是劉鎮偉,是那一位鏡花水月,似真非真、似假非假,戲擬,批貼式的劇情設置,但搞笑無里頭來人家要隱藏自己的情深,要怪就怪畢贛太嚴肅,不過,這傢伙是滿有文青式浪漫。导演是不是觉得卡司强到不用好好调度剧情……
故事架构是越狱劫车杀人案所串起的小镇众生相,折射其时的美国社会。虽然最后还是没能脱离“孤胆英雄”的美式套路,但故事本身的底子非常好,所谓“套路”放在五十多年前倒也绝不显得油腻——饶是如此,在剧本层面上的调度却着实不敢恭维:开场几十分钟切换了好几条叙事线,此间联系又没有交代清楚,看起来始终没法入戏;终于进入正题,几条摊开的线索虽然终于统在一个情境内、叙事又变得冗乏……演员虽然堪称一时之选,表演过分端着超出场景需要的夸张也令人难受。
想来大概古早时期的美国商业电影也有以明星为中心的时期,是故才如此开场不惜破坏叙事、事中不惜破坏情境,也要让参演的“流量”们尽速露面、尽情表演,以飨观众。
说起来,中美电影市场的发展轨迹还真是颇多相似之处,大家也都这么过来的。
皮娅邀请新男朋友扬参加她的定期游戏之夜。但皮娅的前任不请自来,令每个人陷入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