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相亲》后传:英雄们的全新征程
来源:baidu.com人气:992更新:2024-10-11 08:55:44
8/10。惠勒的通俗化改编不失为一种遗憾,电影开头就点出捕蝶人的主要意象,弗莱迪追捕蝴蝶的段落紧接透过旅行车的视点跟踪米兰达,用蝴蝶和米兰达的共同点表现她们都是收藏的牺牲品,至于原著由第一幕弗莱迪的自白转为第二幕米兰达的日记,记载了他正常外表下长不大的欲望,对其疯狂心理的批判反击了自白的浪漫史,电影则用弗莱迪阅读[麦田守望者]后厌恶地撕书,涉及到艺术经验丰富的米兰达与美学知识贫乏的弗莱迪相抗衡,而小说中带出两者互相争夺叙述权的日记视角因避免重复被导演删除,弗莱迪的过去也简化到中彩券一处,缺乏曲折性,只保留了不寒而栗的结尾:弗莱迪未从与米兰达的相处中获得教训,继续狩猎。但没读过原著的观众应该看得挺过瘾,随着餐盘端出、门的开和锁、隐蔽的暗道和洗浴漫出的水,小场景中所有事物充分配合了情节出人意料的发展。震天撼地的丧子悲剧,三层时空里宿命般的三次失子,上演中国那善良的一代人在生儿育女的永恒轮回中“把悲伤留给自己”。三个年代的戏份穿插行进,相互释疑、澄清,影片得以能用切片式的“主角生命中诸多重要时刻”完成叙事,就给了片中极度真实的置景提供发挥空间,每一段戏都让人身临其境,首先可以算作一部非常出色的视觉电影,同时表演也无与伦比。只有一点不太赞同:影片渲染出一场超大规模的丧子之痛,在主张生育二胎的政策环境下适时地“涌现”一部批判计划生育的电影,多多少少有利用片中的悲剧郑重“警告”观众“如果只生一个,这个孩子要是没了,人生就会像这样惨”。站在今天视角,计划生育固然不义,但主人公如果因为独子失去便一路惨至如此,这还是一种简单的控诉体。揭露荒谬和暴行是一部分,除了揭示被掩埋的历史惨剧,还应该提出人之不屈一个女人被一个算命先生告知,她将在接下来的五次约会中遇到她的灵魂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