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到广州的某livehouse听一场建筑学讲座,或是在上海某酒吧里探讨社会学,抑或是在北京一家酒吧的露天院子里聊哲学…… 时下,一些大城市的酒吧线下活动已突破传统,发展到“next level”。微醺之中,酒成了一场场另类学术交流的催化剂。 过去,酒吧常与清醒、理性、严肃等概念背道而驰。然而,随着“酒吧学术讲座”这一形式的兴起,酒吧似乎也在 “脱胎换骨”,成为一个新兴的公共讨论空间。 就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北京青年报记者听了一场在酒吧进行的学术讲座。 北京初夏的傍晚,烈日依然在头顶狠狠发力,空气闷热得让人窒息。然而走进酒吧之后,时空仿佛被置换了。 在这仿古工业风的建筑内,正前方的白墙上投影着野外帐篷和篝火的动态画面,暖黄色的灯光散发出微妙的暧昧氛围,空调的风带来阵阵凉意,爵士女歌手浑厚而充满磁性的声音在整个空间中回荡,令人无比舒适。 已经落座的几对客人正轻声交谈,当北青报记者还在打量周边的一切时,表针已指向七点半。 此刻,背景音乐戛然而止,一位戴着眼镜的男子拿着话筒和笔记本电脑,从昏暗的后方走到了台前的顶灯之下…… 01 在北京的酒吧听一场 “上头”的学术讲座 端午节的夜晚,当多数人正在家中品尝着粽子享受着小长假的“尾巴”时,在北京798艺术区附近的一家酒吧内,有将近30名年轻人聚在一起,聆听着南开大学一位讲师讲解《金瓶梅》。 若论时间、地点、参与者及内容,从概率论的角度看,传统节日、酒吧、大学讲师以及《金瓶梅》这四个元素似乎不太可能结合。然而,这一不可思议的场景却真实上演了。 “喜孜孜连理枝生,美甘甘同心带结。一个将朱唇紧贴,一个把粉面斜偎。”主讲人丁岳正在引述《金瓶梅》第四回:西门庆终于和潘金莲见面的情节。昏暗摇曳的灯光下,暧昧的氛围和讲座主题仿佛形成了巧妙呼应。 现场的氛围出奇的和谐,一些听众不时地抬手拿起面前的酒杯,抿一口酒,再缓缓放下。几步之外的吧台,偶尔传出几声酒杯轻碰的脆响和调酒师在吧台操作时的水流声,轻柔而不突兀。 文本赏析环节,主讲人担心过于详细的解读会产生尴尬,因此有时话只说到一半,而听众脸上也会迅速闪过会意的笑。 丁岳正在酒吧讲解《金瓶梅》 酒精逐渐上头,场子也逐渐热了起来…… 而后的讨论交流环节则引发了一次全场爆笑,一位女性听众向丁岳发起了犀利的对话:“想必您是非常喜欢这部作品的……”一阵短暂的寂静后,四周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笑声。 随后的讨论渐渐深入,话题涉及性政治,女权主义、现代人情与爱的解绑等多个领域,专业度不亚于一场正经的学术讨论。 这次活动是“空格酒谈”学术讲座系列的第二期。主要发起人张家宁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应届毕业生。 目前,各位大咖主讲人都是张家宁在朋友圈里挖掘的,大家皆因友情前来捧场,不收任何报酬,只拿一点车马费,而参与者的“门票”也不过是消费一杯酒而已。 首期活动是6月初在高碑店一家酒吧外的露天场地举行的,主题为《不自制与失败:心理冲突亦或伦理无力?》,由于是”实验场“,第一场活动的参与者完全零门槛,也不要求低消。 酒吧老板刘天(化名)本以为,约莫30人的规模已经是饱和状态。然而,实际情况远超预期,那一次,足足有 60 多人参与进来。 他不得不在园区里四处借椅子。整个园区的椅子搬空了,刘天就差把酒吧的沙发也抬出来了。 北京的第一期活动有60多人参与 第一场讲座的主讲人李岩(化名)是北大哲学系博士,考虑到大多数听众可能缺乏哲学基础,他不得不在短时间内将高深的专业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为此,他从日常生活中抽丝剥茧,提起一个生活中很常见的关于不自制的现象:某人明知不该摄入太多甜食,但看到诱人的冰淇淋时,仍旧难以抗拒诱惑,最终还是偷嘴了。 在此基础上,他接着引入美国哲学家唐纳德·戴维森(Donald Davidson)关于不自制行动的精确定义,这样的表述将抽象的哲学观念变得鲜活可感,同时又没有丢掉哲学刻画的精确性。 在演讲的过程中,李岩还会不时地向听众抛出问题,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并通过现场举手投票的方式让讲座氛围热络起来。 02 学术讲座和酒吧 有什么奇妙化学反应?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在酒吧里听学术讲座是一件很匪夷所思的事。 刘天还记得张家宁第一次把活动方案给他看时的情况,“不自制与失败:心理冲突亦或伦理无力?”一句话,不到20个字,刘天从左到右逐字读了好几遍,愣是没读懂。 他不理解,一个哲学讲座为什么要放在酒吧办。“我倒觉得咖啡馆更适合这样的活动主题。不知道他们为啥非要喝酒。” 刘天的酒吧平时承接的活动大多是商业活动,比如小型网剧、广告拍摄,以及公司的团建活动等,而学术类公益性讲座,还真是首次接触。 而张家宁表示,他的初衷,是构筑一个别具一格的线下公共交流空间。 学生时代,张家宁和同学们常会参加一些文化交流活动,有时是读书会,有时是小规模的座谈会。活动结束后,志趣相投的几个人会“转战”酒吧,继续延展讨论。 张家宁回忆,他们讨论的话题跨度极广,政治、哲学、艺术、人文,无所不包。更详细的主题则囊括哲学中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舆情治理及数字化劳工…… 然而,一旦离开校园,这样的机会变得少之又少,“我们渴望能够与志同道合的人分享这些心得,寻求一个共同的交流空间。” 张家宁认为,酒精本质上是一种能让人放松的“情绪饮料”,微醺之后,随着轻松自在的氛围展开学术讨论,大家的言谈也会更畅快。 酒吧外,立着第一期活动的宣传海报 其实,在酒吧里,知识分子尽情畅谈学术,这一行为是有源可溯的,采访中,张家宁和几位讲者也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一点。 古希腊时代,在柏拉图的“会饮篇(The Symposium)”中,“Symposium”一词是指古希腊人一种进行学术讨论的活动,也即在某些庄重仪式后人们饮酒聚会并讨论问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美国作家海明威、法国作家萨特为代表,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和文艺界人士也慢慢加入到酒吧消费的行列中来。 “当年法国在上游社会里的学术沙龙,其实大家也是围坐在一起,点一些餐食,两杯红酒,边讨论问题,氛围可能差不多。”丁岳说。 对于听众而言,他们之所以选择在此畅谈,也并非为了“买醉”,不少人为的是寻求平等、自由且轻松无压力的讨论空间和社交空间。 在《金瓶梅》那次讲座结束之后,听众CC(化名)告诉北青报记者,传统的讲座一般只在教室、礼堂或是比较先锋的书店举行,而现在在酒吧开讲座,场景打破了常规,给大家一种新的体验,“没有老师在上面,大家说话比较放松,可以更加自由地讨论,能够感受到大家新鲜真实的思想。” CC也是北大哲学系的博士,她特别提到,现在学科分化比较严重,她平时接触的内容通常会局限于自身学科范畴,因此偶尔换个场合,与其他学科的学者交流碰撞,也可以激发更多的思考。 03 在酒吧开学术讲座, 酒吧乐意吗? 通常,在酒吧讲座结束后,现场仍有人会私下向讲者提出问题,微信群里也时常会掀起讨论热潮。“空格酒谈”的粉丝群已经有500人,偶尔会有人在群里询问:“周末是否有海淀的场次?” 北京酒吧活动微信粉丝群 从效果和听众反响上看,酒吧讲座活动无疑是成功的。不过,对于场地提供方的酒吧而言,对其经营状况是否也同样“友好”呢? 据一位供职于798某酒吧的调酒师透露,第二期讲座活动当晚(周一),他调制了至少四五十杯酒,销售额略微超过了平时工作日的水平,但还是会比周末低一些。 而在第一期活动举行的酒吧,参与者有60多人。理论上来说,如此众多的客人,酒吧老板刘天的收入应该是相当可观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刘天表示,这些宾客并非必然会带来相应的消费,反而有可能影响自然客流。 当晚的实际情况是,尽管院子里聚集了很多人,但总共消费仅为3000多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酒吧内的三桌普通客人,总消费超过了7000 元。 原因在于,那次讲座没设低消;对于讲座参与者,酒吧也专门推出了优惠活动:原本两杯售价140元的饮品降至两杯100元。 “那天连我们自己的忠实顾客都拿着折扣券来消费。”刘天追问他们,“你们不是老客人吗?怎么突然参与哲学讲座了?”对方回答:“门口发的券。” 酒吧内,大家一边喝酒一边探讨学术 为了当天晚上的讲座活动,刘天把整个院子让了出去。但这家酒吧的优势恰好在于有个院子。因此,刘天也担心,如果因为办讲座导致院子没了位置,久而久之,酒吧的常客也可能逐渐流失。 好在开酒吧并不是刘天的主要盈利来源,而是作为他在旁边开的设计公司的配套设施。“以正常经营角度看,如果赚不到钱,谁会愿意把星期日一整晚都用来举办活动呢?”刘天说。周末举办讲座确实会对酒吧的销售额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张家宁也在尝试摸索一种折中的运营方式,以确保酒吧不致亏损。“我们的预期是让听众享受到优惠,酒吧增加曝光,同时确保团队无过重负担,三方都舒服。” 04 读书人去酒吧讲课 算不算“脱长衫”? 其实,“在酒吧里聊学术”的话题热度最早是从上海的一家酒吧传出来的。张家宁在北京寻找酒吧办学术讲座的灵感也正源于此。 北京酒吧内的《金瓶梅》专场讲座 5月底,上海某酒吧举办学术分享会《世界历史与现代国家的起源》被热烈讨论。 从发布出来的海报看,主讲人具备着复旦本科、耶鲁硕士和哈佛博士在读的学术背景,这一连串的高等学府名称令无数网友惊叹不已,“不明觉厉”。 此后,该酒吧举办了另一场题为《社恐与消失的现代性主体》的学术讲座,主讲人同样是高材生,正在弗吉尼亚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 酒吧搭学霸再搭学术讲座,这样的混搭组合本就新鲜,再加上无需低消的活动规则,一经发布便吸引了一众网友报名参与。 听众小s描述,当天的活动气氛异常火爆。开讲前10分钟,小s赶到了现场,没想到酒吧内已经人满为患,她只能在酒吧门口找了个地方站着听。 现场持“站票”的听众少说也有六七十人,从事金融行业的小x也是其中一员。“在外面虽然很热,但只有零星几个人听到一半就离开了,大部分听众都坚持在门口听完了全场。” 上海酒吧“站票”听讲的人们 讲座下半场,为了让站在外面的听众可以看到讲义,有一位热心的男听众在每次幻灯片换页时就将主讲人的电脑高高举起。 小x告诉北青报记者,《社恐与消失的现代性主体》是主讲人的博士毕业论文,“在酒吧里,他的观点被很清晰地传达了出来,外行如我也能够听懂。” 而围绕读书人在酒吧开学术讲座这件事,社交媒体上也早已掀起一轮激辩。一部分高赞留言所亮出的观点相当犀利,有人说“知识分子到酒吧讲课意味着‘脱掉长衫’”;也有人认为“这种形式给找不到工作的文科生提供了就业新赛道”。 丁岳表示,不能理解将酒吧讲座和文科生再就业相提并论,“我不是来卖唱、挣钱的,而是来交流观念,认识新朋友的。自古以来,不管是‘士大夫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还是说西方的‘公共知识人’的传统,读书人或是社会公知总是有一份社会责任背在身上”。 丁岳说,“我们的一些思考的成果应该和全社会共享。”他认为,老师也不是非要高高在上地站在一个讲台上,然后底下学生们都噤若寒蝉的那种尊重,在讨论问题上,师生的话语权应该是平等的,“我本来就没有穿上长衫,因此也不存在脱不脱的问题”。 对此,酒吧老板刘天的态度更加简单直接。他认为,为了生活,读书人前往酒吧讲课并无不妥。“其实就是正常的讲课,老师、学生、内容都一样,无非是换了一个不一样的环境来讲这一课。如果大家都觉得体验感很好,那就没什么问题。之后大家还可能去开拓别的场所,下一次去洗浴中心讲也说不定。” 热心的听众高举电脑 接近晚上十点,《金瓶梅》讲座已经结束,酒吧内的投影幻灯片变换成了电影《罗马假日》的黑白画面,伴随着爵士乐的轻快旋律,酒吧再度恢复浪漫而小资的情调。 北青报记者走出酒吧,打了一辆车,司机师傅约莫50多岁,车载音箱中,一段“汉武大帝”的评书FM正讲述着卫青远征匈奴的故事。 原本的i人记者不禁主动与司机聊起了天:“我刚参加了一场在酒吧举办的学术讲座,讲课的是一个北大的博士。” 司机师傅带着十分惊讶的语气问道:“他是真教书还是假教书?正宗北大教授不可能去那儿讲课,肯定不是搞学术的,应该是搞(行为)艺术的。” 车子驶入夜色,思绪却在漫漫长夜中继续驰骋。 撰文 | 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婧懿 实习生 薛聿君 统筹 | 林艳 张彬 图片 | 受访者供图
中国最新飘雪影院在线观看高清电影精选推荐《学术酒吧成年轻人休闲新选择完整视频》由 丘淑贞 执导。妖精影院为广大网友收集了2022年由 伊莱恩-斯特里奇 等领衔主演的学术酒吧成年轻人休闲新选择完整视频在线观看,妖精影院还支持手机看免费高清版学术酒吧成年轻人休闲新选择完整视频,非常方便,希望大家喜欢。